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龔安妮 劉栓 蔡明政)近日,永定區人民法院通過巡回審判的方式,妥善審結了 2 起贍養糾紛案件,在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同時,積極向群眾傳播法治觀念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有力地促進了當地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
在合作橋鄉高萬村,原告李某某的遭遇令人揪心。李某某育有四個子女,他們均已組建家庭,但李某某年事漸高且沒有固定生活來源,其妻子又因眼部疾病需要長期服藥,老兩口僅靠微薄的基本養老金維持生計。因與子女產生矛盾,在贍養費問題上始終無法達成共識,村委會多次調解也未能緩解矛盾,無奈之下,李某某選擇向法院起訴。
承辦法官在知悉情況后,考慮到方便當事人訴訟和擴大贍養法律知識宣傳的需要,決定開展巡回審判。庭審之前,法官深入李某某家詳細了解情況,發現主要是兒子存在不愿履行贍養義務的問題。在庭審過程中,法官認真耐心地聽取各方意見,圍繞案件焦點積極溝通,并從情理和法理等多個角度深入闡明贍養義務的重要意義。同時,法院還邀請當地德高望重的村民參與調解,從親情維系和家庭和諧的層面勸說李某某的大女兒。最終,法官依法作出判決,要求四個子女按月支付老人贍養費。庭審結束后,法官以案說法,向被告和旁聽群眾詳細解釋相關法律規定,并大力倡導弘揚傳統美德,受到了群眾的廣泛贊譽。合作橋鄉人大代表黃濤更是希望法院能夠開展更多類似的現場庭審活動,進一步提升農村群眾的法治意識。
?而在天門山鎮供電所院內,九旬老人代奶奶的贍養問題也得到了公正的解決。代奶奶育有四個子女,長期以來一直跟隨大兒子胡某生活,然而胡某身患多種疾病,獨自承擔贍養義務困難重重,代奶奶遂向法院起訴,希望其他子女共同履行贍養責任。法院受理案件后,先后兩次上門溝通協調,但均未能成功。為了盡快減輕老人的負擔、方便訴訟過程并加強普法宣傳,11 月 19 日,法官在鎮上開展巡回審判。庭審當天,鎮政府工作人員和眾多村民前來旁聽。法官在充分聽取當事人意見后,當庭向被告詳細釋法明理,強調贍養老人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每個子女應盡的法定義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隨后,通過背對背調解的方式,成功幫助代奶奶與子女重歸于好,圓滿解決了老人的贍養難題。
這兩起贍養糾紛案件的巡回審判具有深刻且廣泛的教育意義。一方面讓當事人清楚地認識到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是不可逃避的法律規定;另一方面,也讓在場的群眾通過 “零距離” 體驗庭審接受了生動的法治教育,深刻體會到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的重要性。這種 “審理一案、教育一片” 的方式,對于提升農村地區的法治意識和道德觀念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筑牢了根基。
責編:王輝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